影響係數是以期刊文章在科學發表中被引用的頻率作為指標,可用來推測該期刊品質的優劣(有人主張影響係數並不能判別品質,僅能表示期刊在所屬學科領域中的相對重要性)。
如果要知道某期刊的影響係數,應該怎麼辦呢?可利用圖書館所訂購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(JCR)
資料庫。每年6月以後,JCR資料庫會提供前一年的期刊影響係數及排名資料,例如:2012年6月後,才能查到2011年的資料。JCR在分析科學期刊
時,採用下列五種評量標準,分別根據這些標準列出期刊排名:
- 引用文獻次數 (Citation Times)
- 影響係數 (Impact Factor)
- 立即索引 (Immediacy Index)
- 引用半衰期 (Citing Half-Life) 與被引用半衰期 (Cited Half-Life)
- 自我引用率 (Self-Citing Rate) 與被自我引用率 (Self-Cited Rate)
由於JCR計算影響係數時,需統計前兩年的被引用次數及文章篇數,所以期刊被SCI/SSCI收錄滿兩年後,才會進入JCR的清單中,也就是
說,2003年JCR中出現的期刊,都是2001年之前即開始被SCI/SSCI收錄的期刊,而2002年之後才被SCI/SSCI收錄的期刊,就不會出
現在2003年的JCR資料庫中囉!因此,您在網路上看到的SCI與SSCI期刊清單,也不一定表示全部都是JCR所收錄的期刊清單,兩者只是非常接近的
資料罷了。(
Enago 英文編修相關連結:
什麼是SCI、JCR、ISI及IF?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